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Genome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韋恩州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環境暴露和遺傳突變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對機體健康和諸如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產生明顯的影響,該研究或將加速未來精準醫學的研究步伐。
了解更多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肥胖和糖尿病模式小鼠體內,移除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 Gal3)能夠逆轉糖尿病胰島素耐受性和葡萄糖耐受不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11月3日那期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ematopoietic-Derived Galectin-3 Causes Cellular and Systemic Insulin Resistance”。
了解更多
近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 (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聯合發布全球《2016研究前沿》報告,并首次遴選發布中國表現卓越的30個研究前沿。這30個前沿覆蓋8個領域,中國學者在化學、材料科學領域表現優異,在物理、生物、工程、數學、計算機等其他領域產出均衡,在禽流感病毒、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黑磷、外爾半金屬和云制造等前沿主題上引領潮流。下面請看十大學科的詳細分析。
了解更多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是脊椎動物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它是一種古四倍體—— 數百萬年前基因組復制的產物,這使得非洲爪蟾成為了理想的多倍體研究目標,但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基因組測序的復雜性。在本期《自然》雜志中,Daniel Rokhsar及同事報告了非洲爪蟾的基因組序列,并與其近親熱帶爪蟾(X. tropicalis)的基因組進行了比較。
了解更多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Kaiyuan Zheng等人通過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鑒定出負責輔酶F430生物合成的幾種候選基因。隨后在大腸桿菌體內進行克隆和表達這幾種候選基因,結果證實在體外將sirohydrochlorin完全轉化為成熟的F430。
了解更多
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BMI指數越高,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就越容易受到負面影響。但是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研究人員表示可能與身體的炎癥狀態有關。BMI指數越高,炎癥就越嚴重。早先研究已經發現炎癥——特別是腦部炎癥——會對腦功能和認知產生負面影響。
了解更多
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著名雜志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及埃默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藥物療法期間及之后,將一種特殊抗體補充到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之中就能夠持續控制獼猴機體中SIV病毒的感染狀態,SIV是一種猿猴免疫缺損病毒,其和HIV親緣性較近。
了解更多
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mBi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喬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在多半人群腸道中常見的細菌能夠利用胃腸道中存在的氫氣將促癌毒素注射到健康細胞中,這種依賴氫氣的細菌或許為開發抵御胃癌的新型療法和干預措施提供希望。
了解更多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曾用一個小數據的研究給咖啡分類,將咖啡和癌癥關聯起來;但現在科學家們強調,據實際研究發現,癌癥真正的罪魁禍首可能是吸煙,因為吸煙者往往也喝大量的咖啡,所以存在對咖啡的“誤解”。
了解更多
根據不同研究者的觀點,藥物成癮性的高低可取決于其危害的嚴重程度、黑市的價格,大腦多巴胺系統的激活程度,人們在吸食后的享受程度以及上癮的容易程度等等。不過,也有其它一些標準可以用來評價藥物的上癮性,一些研究者們甚至認為沒有什么藥物是一直具有上癮性的。根據總結不同研究者的觀點,我們簡要描述上癮性最高的幾類藥物。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