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通過觀察129份食道癌樣本的完全遺傳組成,隨后基于癌細胞DNA的不同模式(特性標記)研究者將食道癌分為了三種不同的亞型;他們發現的第一種亞型缺失了DNA的修復路徑,而該路徑損傷被認為會增加個體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利用PARP抑制劑一類的家族藥物或許就能夠給這類癌癥亞型患者帶來一定益處,PARP抑制劑通過利用癌細胞修復DNA的弱點來靶向殺滅癌細胞。
了解更多衛計委發布的《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在我國醫療總費用中,門診藥費占48.3%,住院藥費占36.9%,而英美等發達國家藥費占比僅為10%左右,中國藥費的下降空間應該還很大。另外,相關研究表明:國內藥品價格中約60%以上的費用耗費在物流和公關方面,而醫保基金浪費和流失的比例約為50%,這些數據令人震驚。
了解更多
吸食大麻的志愿者似乎不太愿意選擇難度較高的選項:對照組志愿者中有50%選擇了較難的選擇,而大麻組志愿者中42%選擇了難度較高的選項。相比之下,具有大麻上癮癥狀的志愿者在12小時不接觸大麻后相對正常群體并沒有任何這方面的異常。
了解更多
早期腎臟腫瘤往往沒有明顯征兆,一些患者發現時,癌細胞往往已發生了轉移。昨日,在漢召開的國際泌尿生殖系腫瘤高峰論壇暨中國腎癌聯盟華中區中心成立儀式上,武漢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章小平教授表示,該院專家團隊經過3年研究,發現通過檢測人體血液中一個指標,可大大提高腎癌的早期檢出率。
了解更多
眾所周知,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一大癌癥,美國14%左右男性一生中會被診斷這種疾病。但對意外死亡男性的解剖發現,30~39歲的男性里,30%左右前列腺已經存在癌變細胞,60歲以上的這個比例更高達70%。
了解更多
今年8月, CFDA叫停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其他網上藥品交易并未受到影響。盡管如此,原本通過第三方平臺流量推動起來的市場規模如何消化,銷售模式如何調整,種種的現實問題正影響現有的電商格局——三家平臺均不約而同地調整策略為COD(貨到付款)模式;由于線上平臺業務受到沖擊,部分電商開始將目光投向了自營官網;一些B2C企業則選擇加大線下門店的投入力度,嘗試在O2O業務上取得突圍。
了解更多根據國際自然保護組織的報告,從2004年到2014年,全球范圍內的大熊貓數量增加了17%,目前中國境內的成年大熊貓達到了1864只,加上幼崽,一共可以達到2060只。為什么7年前專家的預言沒有實現,大熊貓不但沒有滅絕,反而出現了如此繁榮的增殖呢?
了解更多
研究者Masoud H. Manjili指出,免疫療法取決于時間,將免疫療法應用于癌癥治療的最好途徑就是在腫瘤處于休眠狀態下,這樣可以抑制晚期疾病的發生。
了解更多
最近一項針對晚期癌癥病人進行的研究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nnals of Oncology上,研究人員在香港召開的世界麻醉醫師大會上介紹了相關結果,該研究表明阿片類止痛藥及其在細胞內的受體——mu阿片受體可能參與癌癥進展,因此該受體有望成為癌癥治療的潛在靶點。該研究由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
了解更多
藥企的并購可能會在短期內獲利,但長期效益如何呢?每次有大的并購達成時,就會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有人叫好,也有人看衰。看衰的人認為這些并購對藥企的創新很不利,會影響企業長期發展,現在有人拿出了實質性的證據證明這一觀點:近日德國競爭經濟研究所的兩名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稱并購會對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創新產生不利的影響。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