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針對晚期癌癥病人進行的研究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nnals of Oncology上,研究人員在香港召開的世界麻醉醫師大會上介紹了相關結果,該研究表明阿片類止痛藥及其在細胞內的受體——mu阿片受體可能參與癌癥進展,因此該受體有望成為癌癥治療的潛在靶點。該研究由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
甲基納曲酮是包括美國在內的50多個國家批準使用的一種藥物,用以治療阿片類藥物引起的便秘。甲基納曲酮通過結合外周系統中的mu阿片受體,阻斷阿片類藥物與該受體的結合。這種藥物不會通過血腦屏障,從而保持阿片類藥物的止疼作用,同時緩解腸道mu阿片受體與阿片類藥物結合導致的便秘。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兩個安慰劑對照隨機臨床試驗中收集了數據,在試驗中甲基納曲酮通過皮下注射方式給藥。在這些試驗中,患有晚期癌癥的229名病人接受阿片類藥物治療來緩解疼痛,同時隨機接受甲基納曲酮或安慰劑進行通便治療緩解便秘。在這些臨床研究的雙盲階段,病人接受了甲基納曲酮或安慰劑注射,之后到開放標簽階段大約一半接受安慰劑治療的病人轉而進行甲基納曲酮治療。研究人員對這些病人的整體生存率進行了分析。
研究發現甲基納曲酮治療導致病人整體生存時間長于安慰劑治療組,并且對甲基納曲酮治療產生應答能夠正常排便的病人其整體生存時間也長于未對該藥物產生應答的病人。
研究人員指出甲基納曲酮對癌癥進展的直接影響是癌癥病人生存時間延長的最有可能原因,因為在參與相同試驗的134名非癌癥病人中無論是否接受甲基納曲酮治療,無論是否對甲基納曲酮產生應答都不會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
(
將來商城www.abxs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