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醫學界的共識是被損壞的DNA是無法被復制和傳遞的,因此成為細胞死亡,然而最新的研究發現,即便是損壞的DNA依舊可以被復制和傳遞,因此這就是癌癥很難治愈的原因,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是為了保護人類物種,不會因為DNA變異而變化,從而利用這些損壞的DNA來清除新的可能變異的DNA,所以結果就是患了癌癥的人死亡。
了解更多
我國社會老齡化、城鎮化加速,隨之而來的是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增多,導致發病人數增長。《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顯示,2014年,我國心血管病死亡率位居疾病死亡構成第一位。每10萬人當中,有558人因心血管病死亡,死亡率高于癌癥、呼吸疾病等其他病種。
了解更多
《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引領經濟轉型升級。作為長三角的龍頭,上海市在體制上敢于破冰,在制度上大膽創新,推出一系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新興產業落地的改革舉措,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了解更多
在一項臨床試驗中,科學家們通過手術向17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的迷走神經附近植入了生物電裝置,并在接下來的84天中通過在裝置定時給以迷走神經刺激。結果顯示,根據國際慣用的關節炎活動度指標DAS28-CRP評估,這些患者的癥狀出現了明顯緩解。此外,受試者在試驗中均沒有表現出現不利的副作用。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種電刺激可顯著降低患者體內病灶處腫瘤壞死因子(TNF)的產生,從而緩解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
了解更多我國約有 1000 萬的 AD 患者,每年約有 30 萬的新發病例。對這種疾病,很多人可能更熟悉老年癡呆癥這個更直白的舊稱。嚴格來說,老年癡呆癥包括了 AD、血管型癡呆和混合型癡呆等類型,但 AD 的發病率最高,也為了照顧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近年就把老年癡呆癥改稱為 AD。
了解更多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可以阻斷病毒復制但不能完全消除包含休眠HIV的細胞,因此雖然患者可以被成功治療而且免于疾病侵擾,但一旦療法停止HIV就會重新萌發,并且重新向病毒庫存儲病毒粒子。打敗HIV的最后階段就是尋找并且破壞潛伏的病毒,如果研究者可以成功做到這一點,那么他們或許就可以完全治療HIV感染。
了解更多
此前,美國衛生官員于今年4月在賓夕法尼亞州發現一名49歲女性攜帶含有MCR-1基因的大腸桿菌。但紐約這名患者的樣本于2015年提取,因此是目前所知美國最早的此類病例。這個病例由一項名為“‘哨兵’抗菌劑監測項目”的國際計劃發現,此計劃檢測了由亞太、拉美、歐洲和北美等地醫院提供的1.3萬多個大腸桿菌樣本和7400多個肺炎桿菌樣本。
了解更多
澳大利亞艾滋病組織聯合會11日說,經過政府、學界以及社區等33年不懈努力,澳現在每年確診的艾滋病患者人數已非常少,無需再定期報告,科學家認為艾滋病已不再是澳公共健康的一大威脅。得益于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澳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如今可以活得更久、更健康,艾滋病已由普遍認為的絕癥變為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病。
了解更多
肥胖是一類容易引發多種代謝紊亂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脂肪肝等)的慢性疾病。前脂肪細胞(preadipocyte)向脂肪細胞(adipocyte)的轉變,即脂肪生成過程,是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發福的主要原因。在成年人體內,脂肪生成與脂肪細胞的凋亡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使得體重維持在正常水平,盡管如此,人的身體中每年將有10%的脂肪細胞發生替換。因此,脂肪生成過程是肥胖防治的有效靶點。
了解更多CFDA針對數據100%核查且不論問題性質一概嚴懲‘斃掉’的方式,沒有誰可以幸免,即使是外企也會出現問題。”據悉,自2015年722風暴以來,1622個品種中有近80%的品種選擇了主動撤回和接受“不予批準”的命運,剩下300個左右的藥品則接受臨床試驗數據現場核查的再次洗禮。CFDA現場核查第4號公告發布,跨國藥企在此輪核查中將會有怎樣的結果?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