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迎來第六個“世界老虎日”,引發了外界對野生虎數量和命運的關注。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攜手中國、俄羅斯等國的保護區,于近日在吉林汪清縣舉辦“為老虎點贊”慶典活動。與會政府官員、學者就全球虎保護形勢等熱點話題展開交流。
調查顯示,我國現存野生虎總數為45~55只。其中:東北虎至少有27只,孟加拉虎有8~10只。近年來,在黑龍江、吉林兩省多地,東北虎頻頻現身,活動范圍擴大、遷移廊道打通、數量穩步增長。
但在專家看來,隨著野生虎數量的增長和環境的變化,要想讓野生虎獲得更廣闊的空間,我們依然在路上。
從屠殺到拯救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老虎研究專家、國家林業局虎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陸軍向《中國科學報》介紹,目前我國是世界虎亞種分布最多的國家,現存野生虎總數50只左右,其中,根據2012~2015年采用紅外自動照相技術對現有東北虎活動區域進行的監測,確認東北虎個體至少有27只,分布于吉林、黑龍江兩省東部靠近中俄邊境的林區;華南虎雖有野外零散痕跡報告,但在野外已有20多年未見其實體。“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野生虎數量不到20世紀50年代的1%。”他說。
其背后原因與20世紀50年代的土改及國家建設高潮有關,伐木開荒,大煉鋼鐵,老虎成為“害獸”。隨著一個個“打虎英雄”的誕生,10年內大約有3000只老虎喪生,其中絕大多數為華南虎。
直至1989年,我國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華南虎才被正式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10年,保護老虎國際論壇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通過了《全球野生虎分布國政府首腦宣言》。為更好地拯救和壯大野生虎的隊伍,國家林業局2010年提出了《中國野生虎種群恢復計劃(草案)》;2013年,又批復成立了國家林業局虎保護研究中心。
“多年來,政府在野生東北虎保護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反盜獵行動和保護區建設讓人印象深刻。”WWF亞洲大型貓科動物高級專員長有德告訴記者。
增長背后的煩惱
7月25日,吉林琿春市馬川子鄉某村路邊閃過野生東北虎的身影。過往路人有幸在車中近距離一睹“獸中之王”。據介紹,第一個發現野生東北虎的人是參農郭師傅,這只東北虎吃掉了人參種植場的四只護院狗。
毫無疑問,近年來野生東北虎的頻頻現身說明了這一族群數量在增長。目前,中國已經基本形成東北虎監測網絡。我國在吉林和黑龍江兩省已經布設約1200臺遠紅外相機,覆蓋了近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需要指出的是,老虎處于生態系統森林食物鏈的頂端,只有健康、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才能支持老虎的生存。
陸軍指出,目前制約我國野生虎種群恢復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有:棲息地范圍有限且破碎化程度較高、棲息地獵物密度較低、盜獵活動頻繁、人為干擾嚴重、野生虎傷害人畜事件時有發生。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根據不同地區以及不同虎種群的實際情況,研究適宜的保護策略、技術手段和工程措施。
國家公園建設或成轉機
對于野生虎來說,其前景依然值得樂觀。
今年4月初,中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會議,部署以吉林省為主、黑龍江省配合,開展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
長有德認為,隨著保護東北虎上升為國家行為,在項目設計、體系建設等方面或將為解決體質機制問題帶來新的突破。他表示,要想進一步加速野生虎種群的恢復,應當建立反盜獵辦公室,推動關鍵生態廊道建設,恢復有蹄類動物種群數量,鼓勵社區廣泛參與。
陸軍則向記者建議,國家要不斷完善本學科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和研究體系,進一步提高我國老虎保護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保護理念和技術,展示我國虎豹等瀕危野生動物保護成果,建立野生虎監測網絡體系。在東北、西南等野生虎分布區,建立野生虎自動監測網絡與信息收集系統,實時掌握全國野生虎種群動態與活動信息,并隨時為保護管理需要提供數據支持。
“另外,還要提高對野生虎傷害人、畜問題的預防能力,完善相關補償制度。”陸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