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提起是否有幸福感,可能我們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工作、生活、學習等等諸多壓力讓我們覺得我們并不幸福,并不快樂;但我們是否曾經想過,是否我們要的太多,我們的欲望太過于強烈,以至于讓自己這么累;反而有時候簡簡單單或許才是最大的快樂。來自德國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的幸福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化,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而言,他們領悟幸福的含義卻是不的同。
那么我們如何增加自身的幸福感呢?且看科學家們給你支招。
【1】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增加幸福感
英文閱讀:Eating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can substantially increase happiness levels
英國華威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大幅提高人們的幸福水平。
該研究將發表在著名的《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雜志上,這項研究是首次重大的科學嘗試探索水果和蔬菜可以減少癌癥和心臟病的發病風險。
每天攝入的水果和蔬菜額外增加到8份就會獲得幸福感。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稱,人們從幾乎沒有水果和蔬菜到每天八份水果和蔬菜會使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增加,相當于人們從失業到就業的感覺。幸福感會在24個月內增加。
該研究隨機調查了超過12000人。研究主題包括對他們的每日進食進行記錄并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進行測量。通過兩年內飲食的改善,研究人員發現了人們心里的變化。
【2】SPPS:每周嘿咻一次的夫妻往往是最具有幸福感的
doi:10.1177/1948550615616462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雜志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多的“嘿咻”或許并不總會讓你變得快樂;研究者Amy Muise說道,盡管高頻率的性愛和更多的快樂直接相關,但當性愛的頻率超過每周一次時上述這種關聯就表現得不再明顯了,本文研究對于保持和伴侶的親密聯系非常重要,但我們大可不需要每天都“嘿咻”來保持這種親密性。
此前有研究及一些文章中都表示,更多的性愛就等同于更多的幸福,但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基于在過去4年里對超過3萬名美國人進行研究首次發現,當夫妻間性愛頻率超過每周一次時,性愛和快樂之間的關系就會大打折扣,該研究并沒有鑒別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聯,其也并沒有告訴我們是否性愛一周一次可以使得伴侶快樂,或者要保持快樂的關系就必須讓伴侶間高頻率地“嘿咻”。
【3】JESP:上班方向一致 夫妻幸福感更強
doi:10.1016/j.jesp.2012.02.021
“買房子,買在哪兒?”這是很多夫妻結婚時要考慮的頭等大事,有些人會選在雙方工作單位的中間,感覺這樣對彼此都公平,但也許這是個錯誤的選擇。因為一項研究表明,夫妻雙方上班方向一致,會增加婚姻的幸福感。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黃愛琳(音譯)和她的同事做了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已婚夫婦的工作單位在同一個方向,他們感覺婚姻更幸福,因為這讓夫妻雙方感覺到他們有共同的人生奮斗目標。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做了2項調查。在第一個調查中,他們詢問了280位居住在美國的已婚上班族,這些人平均年齡為33歲、平均婚齡是8年。調查結果表明,上班方向一致的夫妻對婚姻的幸福感明顯更強,并且這種幸福感不會受到一些其它因素的影響,如結婚時間的長短、小孩的數目、工資水平以及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等。
【4】研究發現妻子的幸福感比丈夫的更能決定婚姻質量
美國羅格斯大學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當涉及幸福的婚姻時,妻子對長期婚姻生活越滿意,丈夫與妻子在一起越幸福,無論他對婚姻的個人感受是什么。“我認為關鍵在于,當妻子對婚姻感到滿意時,她會為丈夫付出更多,這會對后者的生活產生積極的效應。” 羅格斯大學社會學系、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黛博拉?卡爾(Deborah Carr)教授這樣說道。“丈夫很少表達兩性關系的個人感受,他們的婚姻不幸福程度可能不會傳遞給自己的妻子。”
卡爾與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的研究教授維姬 弗里德曼(Vicki Freedman)合著的這項有關婚姻質量和老年人幸福程度的研究將被發表在10月的期刊婚姻與家庭雜志上。
這項兩個學校合作進行的研究與之前研究不同之處在于它調查了配偶雙方的個人感受以確定這些婚姻評估會如何影響老年人的幸福感。研究人員分析了394對夫婦的數據,后者屬于2009年一項有關收入、健康和殘疾的全國性研究的一部分。配偶中至少有一方年齡在60歲以上,夫婦婚齡平均為39年。
為了評估婚姻質量,參與研究的夫婦被詢問了一系列問題,例如他們的配偶是否欣賞自己,是否與自己爭吵,是否理解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否令他們厭煩。此外他們還被要求記錄在過去的24個小時內進行特定活動,例如購物、做家務、看電視等時他們自身感覺幸福程度的細節日記。參與研究的被試者普遍認為自己的生活滿意度較高,最滿意是6點而他們的平均結果為5點,此外丈夫對自己婚姻的評估比妻子略微要更積極,卡爾解釋道。
【5】PNAS:選擇和行為影響長期的幸福感
doi:10.1073/pnas.1008612107
一項研究發現,選擇和行為影響著長期的幸福感,而不管遺傳和人格特征如何。該研究結果10月4日在線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Bruce Headey及其同事分析了來自德國社會經濟委員會調查的數據——這是在1984到2008年之間對成年和青年家庭成員進行的一系列年度調查——結果發現,一大批德國人口在這25年中經歷了長期而且看上去持久的關于幸福感的變化。
這組作者提出,他們的發現與流行的“設定點”理論相抵觸,后者認為一個人的幸福感由于人格特性和遺傳因素而在長期保持穩定。該研究發現、生活的目標和選擇、宗教、伴侶的情緒穩定性、工作和休閑的平衡、社會參與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生活滿足感的影響與外向性、已婚或有伴侶等變量對生活滿足感的影響類似、或者前一組的影響更大。
【6】PNAS:半百后幸福感增強
doi:10.1073/pnas.1003744107
一項電話調查提示,在50歲之后,美國人感到更強的日常幸福感,而且比更年輕的成年人感到壓力和擔憂的時間更少。研究論文5月17日在線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Arthur Stone及其同事報告說,來自2008年對34萬多位美國人的蓋洛普電話調查的數據證實了此前的報道,即隨著人們經過中年,總體的幸福感會改善,他們還提供了關于人們的積極和消極日常情緒方面的年齡和性別差異的額外信息。被調查者對他們在接到電話調查之前的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里是否感到愉悅、幸福、壓力、擔憂、憤怒和悲傷的問題回答是或者否。
【7】Psychol Sci:金錢可以買到幸福嗎?
英文原文報道:Science finds money can buy happiness,if you spend it right
盡管幾十年來老一輩的人們經常教育我們:錢是買不來幸福的(“幸福是需要經歷的”)。不過,研究者們找到新的證據表明花錢確實能夠讓我們活得更好,只要我們別買錯東西就行。
那么,我們需要買些什么東西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呢?科學家們分析了英國范圍內77000件銀行交易記錄,發現人們但凡購買符合自身個體化需求的商品時,生活滿意度就會上升。
這一結論聽上去似乎顯而易見,但是,這是第一項關于給自己花錢(而非贈與行為)能夠帶來幸福感的研究。
“以前的研究已經發現金錢與整體生活指數之間微妙的聯系”,該研究的首席作者,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員Joe Gladstone說道:“我們通過切實的銀行交易記錄等證據證明:只要購買符合自身生理需求或心理需求的東西,我們的幸福感就會提升”。
【8】JHS:幸福是不是在你的DNA中?
doi:10.1007/s10902-015-9712-y
大師說幸福是一種心態。科學研究稱,實際上,它可能是因為是由于基因引起的。
他們發現,一個國家的居民擁有某種基因變體,他們有更高的自我幸福感。從國家層面上來說,相比財富,國家穩定,甚至是流行病,幸福與這種基因變體更密切相關,例如,為什么尼日利亞人認為自己比德國人更幸福。“感覺快樂,放松,心情很好并不取決于一個國家的繁榮和安全,”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Michael Minkov說,“實際上幸福和安全之間的關系似乎是相反的。世界上最高的謀殺和搶劫率是在拉丁美洲北部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而這些地區的人們恰恰是最幸福和最輕松的人們。”
Minkov和他的同事Michael Harris Bond依靠全球價值觀調查,“全球價值調查”主要根據問卷調查排名,受訪者根據自己選擇“非常高興”,“而高興,”“不太高興”或“不高興”。他們比較在民族間普遍存在的“等位基因”數據,它是一種變異的參與調節大麻素的基因,可以提高感官快樂,幫助減少痛苦。
(
將來商城www.abxs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