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缺乏癥時常出現于癌癥患者,往往會增加治療的難度。如今,已有研究顯示,維生素C的缺乏可能確實會降低某一類癌癥藥物的有效性。同時,基于這一發現的臨床試驗也已啟動,以測試維生素C對于部分惡性血液腫瘤治療的輔助效果。
最近,來自美國Van Andel研究所和丹麥Rigshospitalet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在體外實驗中發現,維生素C可顯著增強一種表觀遺傳藥物5-aza-CdR的抗腫瘤效果。兩者聯用時,對結直腸癌、乳腺癌、白血病、肝細胞癌等癌細胞系的抑制作用顯著增強,維生素C使上述癌細胞凋亡的比例增加了1.5到2.2倍。這一發現發表于近期的《PNAS》期刊上。
5-aza-CdR是一種DNA甲基轉移酶抑制劑(DNMTis),具有抑制DNA甲基化、升高部分基因表達的效果。維生素C則可加強這一效果。作為DNA去甲基酶TET的輔酶因子,維生素C可促進TET對“寄生”于癌細胞基因組中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ERV)基因的長串聯重復序列(LTR)進行去甲基化,使5-甲基胞嘧啶(5mC)轉化為5-羥甲基胞嘧啶(5hmC)。這對進一步促使ERV基因進行雙向轉錄,生成大量ERV的雙鏈RNA,進而激發癌細胞內部的抗病毒反應,表現為干擾素等抗病毒相關蛋白表達以及細胞凋亡頻率的大幅增加。
受到這一結果的啟發,Rigshospitalet醫院已啟動了一項先導性臨床試驗,以測試維生素C與另一種類似的DNA甲基轉移酶抑制劑藥物氮雜胞苷(azacitidine)聯用時,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和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兩種惡性血液腫瘤的療效。
“如果這一先導性臨床試驗取得成功,我們想進一步啟動更加大型的臨床試驗,以驗證其是否可作為一種直接、經濟且高效的用于提高現行MDS和AML治療效果的手段,”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Van Andel研究所的Peter A. Jones教授說道:“同時,我們必須提醒廣大患者要對此保持耐性和謹慎。關于維生素C是否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只有一項對維生素C與氮雜胞苷聯用,以及安慰劑與氮雜胞苷聯用進行比較的試驗才能給出答案。我們還要強調,這一結論僅限于氮雜胞苷對于MDS和AML的療效,并不能推廣至其他的癌癥和其他療法。”
“這一組合療法頗具潛力,但我們還需進行更多的工作,以證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文章的另一通訊作者、同時也是該臨床試驗的領導者、Rigshospitalet醫院的Kirsten Gr?nb?k教授說道:“想到可能會有這樣一種簡單而精巧方式能夠幫助治療MDS和AML,我感到很興奮。然而,作為一名醫生,我強烈建議患者等試驗結果出來后再作出決定,并且一定要與醫生探討可能的飲食和營養補充干預手段。
(
將來商城www.abxsw.org)